车企纷纷“涉险” 险企何以应对?
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近日,涉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车企“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名列其中。纷纷若后续得到银保监会的险企核准批复,宝马(中国)将正式拿下保险经纪牌照,涉险成为年内筹划进军保险业的车企第三家车企。
早在2018年,纷纷小鹏汽车已设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险企主要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涉险大股东为广东小鹏汽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车企2020年8月,纷纷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险企今年1月和3月,涉险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相继完成工商注册。车企除了新能源车企,纷纷大型车企设立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中介机构的情况也不少见,广汽、一汽均已设立下属保险公司。
相较传统车企,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在保险业务方面的涉足更为深入,且布局速度明显加快。例如,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已推出了自营保险服务,以满足车主对保险服务的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主机厂纷纷开始“涉险”,并不只是短期利益分配的问题,更预示着车险市场变革将至。而新能源车企之所以成为这一变革的冲锋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汽车产业变革的必然。与传统燃油汽车分销模式不同,新能源车企则是全链条介入生产、销售及修理等多个环节,拥有新能源车前、中、后端的翔实数据,保险公司在风险数据积累以及保费制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遭遇挑战。
其二,利益博弈的产物。有业内人士认为,主机厂直接输出保费(新保+续保)和新客户,并掌握后端修理渠道,希望获得更高更稳定的中介费用,保险公司则需要考虑市场份额、渠道平衡、销售成本、合规等诸多因素,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博弈。
其三,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的需要。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新能源车企了解个人客户和汽车的风险状况,未来可能推出更多定制化服务,使保险成为车企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于大型车企来说,进军保险业可有效降低保险成本,同时获得一定的经营收益,也能整合产业链,丰富汽车售后服务的方式。
此外,智能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对车险产品本身产生影响。“除了法定的一些险种(保险责任),其它的很有可能从车险条款里消失,从而以非车险的面目呈现,例如责任险。”一位行业人士如是分析。
有行业资深人士预测,未来,车险提供商可能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型保险公司,其拥有品牌、服务优势,可以为巨大的车险存量市场和未涉足保险行业的车企提供服务;二是主机厂作为车险的发起方占据一定主导地位,保险公司也许会更多地充当配角(出单公司);三是专注于细分车险领域的特色保险公司。
当然,正如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评价特斯拉进军保险业务时说的,汽车公司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做汽车。车企进军保险行业,不会都是一帆风顺。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保险公司在车险领域的话语权势必会受到更多挑战。保险公司需要勤练内功,在精细化管理和特色经营方面下功夫,建立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可能到来的行业巨变。
(责任编辑:百科)
- “我现在满脑子都是tuku tuku taka”
- 8月基金公司微博影响力排名出炉:富国基金占据榜首,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活跃度下降
- 强美元掀起全球货币贬值风暴! 新兴与发达经济体无一幸免
- 核心高管集体焕新,长城汽车意欲何为?
- 网上“挂人”者被判赔四万余元,网络舆论监督勿超必要限度
- 亏损119亿!前海开源曲扬走下“神坛”了吗?
- 两市全天资金净流出近68亿元 有色金属板块资金净流入居前
- 郁亮看见微光
- 监管、银保机构共议金融服务新市民: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 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
- 老虎国际Q2营收5348万美元,新加坡季度有资产客户留存率超99%
- 文化和旅游部将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 微软CFO出售近2000万美元股票
- 宋城演艺探索转型难见效净利降逾80% 黄巧灵兄弟三轮减持累计套现64亿
- 知情人士:吉利“雷神动力”电混车型四季度产能或将实现单月3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