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恶炒英中生物合作有风险 专家:“恐华”疑虑症
[驻英国特派记者 周卓斌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英国《观察家报》20日报道声称,恐华中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英国和中国目前合作进行的英媒英中有风一些医学卫生研究项目,取得英国人的恶炒基因数据,“担心”有多达50万英国公民的生物DNA样本会落入中国手中,导致数据被滥用。合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险专专家21日表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家疑情况下就擅自为中国贴上标签,将正常的虑症中英间科学合作政治化,其实反映了英国一些人无法正视中国崛起,恐华缺乏对中国科学技术客观而理性的英媒英中有风认知,因而产生一种“恐华”疑虑症。恶炒
报道引述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教授亚当斯的生物话称,该资源库的合作数据共享“有问题”,对资源库如何监管使用数据提出质疑。险专报道称,家疑由于西方对华“政治和安全紧张局势加剧”,目前储存有超50万人DNA信息的英国“生物银行”需要重新审查其英中生物合作项目的风险,警惕所谓“中国当局干预”,“向中国转移英国公民基因信息”。
资料图 图源 视觉中国据报道,英国“生物银行”是英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有关致病或预防疾病的基因和环境因子的信息资源库。2012年起,该信息库对世界各国研究者开放。研究者支付3000至9000英镑就可以访问数据库获得相应数据。英国“生物银行”表示,该资源库通过“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政策对外开放,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由于相关生物信息均以匿名处理,且严格禁止数据使用方重新反向识别个体,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它被滥用或参与者的隐私受到损害。该资源库发言人也表示,与中国研究人员共享的只是DNA中基因数据,不涉及相关实体样本。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英国“生物银行”已“辟谣”的情况下,有关报道更衬托出英国一些人的荒唐可笑。赵俊杰表示,中英在多个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但英国国内个别人士的思维受到中美对立的影响,在一些正常的科学合作、商业合作上借题发挥,这不利于中英两国在相关领域里的合作,也会破坏两国间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
(责任编辑:知识)
- 哪些美股适合采用备兑看涨期权策略?美银推荐这十只
- 年报遭十连问,世联行未能按期回复问询函,10亿元减值损失或受恒大拖累
- 默克尔卸任后首次公开讲话 如此评价俄乌冲突
- 6月8日起,北京首批进口冷链食品“首站中转查验库”启用!
- 郭树清: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风险完全可控
- 四川雅安多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 新疆首富资本局:广汇物流拟近42亿收购广汇能源铁路资产,有何玄机?
- 方正中期期货纸浆市场夏季行情展望:期价高位震荡 供应利多需求利空
- 经合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 黑龙江:优惠利率、减免罚息等一系列金融举措助企纾困
- 外交部敦促美方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
- 美能源信息局数据:美国仍在大量购买俄石油
- 从人工智能大会看“AI进村入厂”,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实体经济
- 蒋锡培出席环科园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暨政银企对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