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万金”回归百姓餐桌需持久生态保护
近日,一鱼万金浙江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渔民王明明在朋友圈晒出喜讯,回归护当天捕获一条体长67厘米、百姓重达4.8斤的餐桌野生大黄鱼,并以2.66万元的需持价格售出。王师傅高兴地说,久生“没想到春节第一网就捕到这么大的态保野生大黄鱼,今年绝对是一鱼万金个好兆头。”
物以稀为贵,回归护供求严重失衡难免会导致大幅溢价。百姓不论是餐桌“一斤能买一套房”的鱼胶,还是需持4.8斤野生大黄鱼卖出2.66万元的价格,在等级化、久生差异化的态保意义金字塔里,稀缺的一鱼万金、珍贵的商品占据了高端位置。渔民捕获大的野生大黄鱼,一点都不愁卖,通常都是价高者得之,“一鱼万金”只是一个缩影。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一些人更加讲究吃了,对于食物的新鲜和稀有,他们很上心。吃什么东西不仅彰显一个人的经济实力,也隐伏着他的文化格调与生活品位。与养殖大黄鱼相比,野生大黄鱼的价格要高得多,为什么呢?在人为建构的“意义之网”里,野生大黄鱼风味更佳、更有养生功效。此外,吃一般人吃不到、吃不起的野生大黄鱼,成为一件脸上有光的事情;炫耀性、攀比性的符号消费,也让野生大黄鱼身价倍增。
越少越贵,越大越贵,野生大黄鱼一般一年只能长七八两,4.8斤的野生大黄鱼实属罕见,从而导致“一鱼万金”的上演。实际上,数十年之前,野生大黄鱼在东海是十分常见的海鲜,每年都能形成渔汛。一网捕获数吨野生大黄鱼的壮观场景,是不少老渔民的珍贵记忆。可是,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的产量逐年锐减,产生了“价格上涨—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更稀缺—价格更高”的恶性循环,野生大黄鱼一度难觅踪迹。
伴随着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近年来的增殖放流,野生大黄鱼的身影开始更多地出现。从野生大黄鱼曾经是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的常见食材,一度泛滥到扔到田地里当肥料,到后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极危”物种,再到渔民越来越多地捕获到野生大黄鱼,野生大黄鱼生存生态的变化,生动鲜活地说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恪守“猎杀不绝”的传统,只有秉承规则意识与边界精神,渔民才能持久地享受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的馈赠。如果渔民功利、短视地过度捕捞,终究会自食苦果。
野生大黄鱼越来越多地出现,彰显了生态保护久久为功的成果。“一鱼万金”固然让渔民享受了丰收的喜悦,却也提醒和警示人们要多一些忧患意识。除了禁渔期的“紧箍咒”,渔民也要多些历史思维和长远眼光,给一些体格不大、分量不足的渔业资源“网开一面”。
生态修复并非易事,能够捕获4.8斤的野生大黄鱼是一件幸事。只有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野生大黄鱼才有可能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债市“大考”众生相:有人夺门而出,有人逆势接盘 大跌中亦有胜出者
- 党代表通道丨王亚平:我的诗和远方一直在星辰大海的路上
-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 | 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把二十大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在创新里、实践中
- 中石化加油站里的易捷便利店,一天进账2个亿
- 中国恒大及恒大物业收到额外复牌指引,将继续停牌
- 互联网巨头再加码 跨境电商独立站模式受追捧
- 从“下一个特斯拉”到“北美贾跃亭”!揭秘全球汽车界头号骗局
- 国海证券:医药行业政策持续改善,优先选择三大投资方向(附股)
- 国家卫健委: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比亚迪: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91亿元-95亿元 同比增长272.48%-2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