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更名别为了蹭热点
炒股就看,上市权威,公司更名专业,蹭热及时,上市全面,公司更名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蹭热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交所多家上市公司更名,上市都是公司更名紧随热点,看起来挺好,蹭热但公司还是上市那家公司,希望不要再改出匹凸匹这样的公司更名公司名称。
让投资者记忆最深刻的蹭热10家公司名称中,匹凸匹肯定是上市其中之一。这样的公司更名更名,受到管理层和投资者的蹭热一致诟病,这就是蹭热点的典型。本栏认为,上市公司在两个前提下可以更名。一是通过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主营业务和大股东都发生了变化,即完成了借壳上市,此时可以更名。二是上市公司通过重大资产购买,主营业务出现了变更,新的主营业务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有三种情况本栏认为不适合更名。一是公司计划投资某个新领域;二是投资了某个热门领域但是营收所占比例太低,例如没有超过一半;三是公司双主业或者多主业之后就给自己起名叫某某高科、某某高新、某某科技,毕竟高科技这事太玄乎,都这么弄最终满市场都是高科技概念股。
假如某公司觉得现在新能源电池比较热门,然后要么收购一家新能源电池企业,要么参股一家,然后就给自己改名某某电池,但事实上,公司主营业务还是原本的传统行业,新能源电池的营收占比微乎其微,这样的更名就不太合适,属于明显的蹭热点。
还有更不靠谱的,就是公司计划向哪个方向发展,结果八字还没一撇,就先要改名,这样的做法也不合适。
上述两类不适合更名的情况比较好理解,另外一种情况比较隐蔽,但本栏认为也不适合更名。这就是公司通过重大资产购买,将公司主要的资产都变更成新的行业,于是从报表上看,公司主营业务发生了改变,公司便提出更名。
但事实上,很多重大资产购买的时候,都是上市公司支付了大量现金或者股票,然后溢价10倍甚至更多去收购资产,于是从财务报表上显示这部分资产的价值量很高,而且还有业绩承诺对未来三年的业绩提供保证,表面上看,公司的主营业务确实改变了,但是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公司原本的传统业务都是实打实的资产,没有水分,但是新收购的资产都是高溢价买入,那么其中的理性价值部分可能并不高,而且很多公司在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后都会出现收购标的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此时原本的主营业务可能就会占据上风,所以刚刚收购时的资产高价值可能属于假象,此时如果上市公司进行更名操作,最终倒霉的还是中小投资者。
本栏认为,这样的公司应该在业绩承诺期过后的一两年,确认业绩没有出现大幅下滑,所购买的资产确实有能力撑起主营业务的重担,到时候再进行更名才是比较审慎的。
此外,对于更名为某某高科的这类公司,投资者也要认真研究一下上市公司的真实科技含量,别认为名字叫高科就是高科技公司。
本栏建议北交所的公司,不必为了吸引投资者的眼球而更名,事实上,良好的业绩和成长性最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好听的名字也就一晚,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陪伴一生一世。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责任编辑:百科)
- 三星医疗预中标国家电网6.39亿项目 拓展业务领域前三季净利7亿增速回正
- 宝能姚振华发声!理财产品如约实现前期兑付 诉讼和解、资产处置等取得这些进展
- 百亿私募“春季战绩”放榜,开年以来迎水投资防御功夫最好 淡水泉、林园投资亏超26%
- 高校教授跨界破案为国家挽回27.73亿元
- 突然狂拉!A50指数涨2%,沪指重返3100点!刘强东:再捐1亿!京东副总监以上降薪
- 支付行业年内最大罚单!银盛支付因四项违法行为被罚2245万
- 国海证券发布85亿元定增计划,多次巨额募资为何仍“缺钱”?
- 显卡价格大跌背后:挖矿潮退、供给回暖
- 保险版个人养老金“指南”出炉:门槛既抬高又降低!谁入围首批?
- “20融创01”以82%票数通过展期,债务纾困迈出关键一步
- 外媒:MU5735航班的一个黑匣子已经送到美国实验室
- 充电器长期不拔可能会爆炸?万万没想到...
- 巴克莱预测2023年现金为王,因不断加息恐导致全球陷衰退!
- 支援上海的浙二医生回杭州了?市防控办、浙江医护、被服务的市民都说: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