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的比卖的多?特斯拉等车企须直面“频繁召回”背后的信任危机
转自:贝壳财经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通报,频繁召回特斯拉计划召回67698辆进口Model S、召回直面X 以及12863辆进口和国产Model 3。比多特等车的信其中Model S和X的斯拉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缺陷需升级软件,Model 3 的企须安全带卡扣装置可能没能正确固定(安全带约束功能可能失效)。
数据显示,背后今年前三季度,任危特斯拉在中国的频繁召回销量为31.8万辆。据统计,召回直面今年特斯拉已经发布四次召回公告,比多特等车的信涉及车辆27.58万辆。斯拉加上这次召回,企须今年特斯拉召回已经超过35万辆。背后
当然,任危这不仅仅是频繁召回特斯拉面临的问题,2021年我国共召回新能源汽车83万辆, 同比增长75.9%,2022年上半年,共有包括特斯拉在内的11个品牌发布召回公告16个,涉及车辆超32.49万辆。
频繁出现的召回事件,反映出当前部分新能源车企在快速量产、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汽车质量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各大新能源车企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通过修理、更换、退货等具体措施消除其汽车产品缺陷。
从新能源车召回类型来看,大多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问题有关。这源于当前“三电”技术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部分车企为了加速发展,在“三电”上采取外购模式,一旦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出现采购“三电”部件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诚然,作为新一代技术革命的产物,新能源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传统燃油车召回事件也不少见。但更要看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少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持观望态度,原因就在于燃油车已经具有上百年的研发制造历史,工艺水平经历了持续检验,而新能源车仍存在续航虚标、充电难、车机故障等问题,难以达到消费者要求。
经过政策大力扶持,特斯拉及国内新能源车企对于产品研发不断投入,逐渐实现技术和性能升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国产新能源车今年出口量也处于快速增长态势。
新能源车企对缺陷产品的召回属于事后补救举措,但已经给消费者日常出行造成不小影响,也让相关服务商、维修商承担了更多成本,车企自身也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召回费用。而且特斯拉和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都属于上市企业,连续爆出大规模产品召回事件,还会让投资者对其经营稳定性和发展前景质疑,导致股价波动。
显然,从维护来之不易的品牌形象、消除消费者及管理部门对其质量安全的后顾之忧等方面而言,新能源车企必须直面“召回之后”命题。首先是从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新能源车企未来需在追求产能、降本增效的业绩诉求与强化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上做好平衡,更加重视后者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消费者利益保障的不可或缺,根据召回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持续提升相关技术研发、生产装备和产品性能检验水平,切实降低存在的风险。
此外,新能源车企还要强化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理念。比如,笔者登录特斯拉中国官网和官微,却没看到有关此次大规模召回的公告。此类涉及消费者的重大事项如果仅仅停留于被动的官方通告,或者内部小范围发布,却不愿公之于众,是否也暴露出车企对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重视不够?其实,面对产品缺陷及召回,新能源车企更应拿出往常做营销、动辄扬言“干掉燃油车”的豪气,认错到底加快整改,诚挚表达对消费者的歉意,以服务和产品加分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
财经评论人 毕舸
相关文章:
- 孙正义的最后一场豪赌:押宝芯片史上最重要一次IPO翻盘
- 新华联资本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180.3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 吃饭剃头要跑几公里!北京孙河组团8个小区入住几年,商业配套仍遥遥无期
- 央行:金融控股公司应建立健全关联交易管理、报告和披露制度
- 日本通胀继续上升 央行物价指数创下历史新高
- 首批接入上海票交所!招商银行助力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 672亿资金争夺20股:主力资金重点出击6股(名单)
- 热泵概念持续飙涨,这只小市值绩优股冲上4连板!半年狂赚152亿,16倍“大牛”再度冲击涨停
- 楼市重磅!央行、银保监会16条政策出炉,涉及房企融资、房贷利率、保交楼……
- 三星Tab S8系列迎来系统更新 新增文字提取等多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