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为什么全国的辣条都“变味”了?
来源:国是变味直通车
条大赛 摄影 /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学校门口曾经五毛钱一袋的辣条是许多人的回忆,咸辣鲜香,这个假期越嚼越香。全国
但高油、条都高盐、变味多添加剂的这个假期辣条,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全国也被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条都标签。
辣条作为土生土长的变味“草根”食品,这会能撕掉“垃圾食品”的这个假期标签吗?
这个假期,你吃到的全国辣条可能味道不太一样了!
10月1日,条都《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变味在新标准的这个假期规范下,调味面制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全国品种数量减少了7成以上,盐含量下降17.7%,油含量下降10%。
“减盐降脂”后的辣条口味会变吗?辣条算是健康食品了吗?
为啥要给辣条定标准?
《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对调味面制品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食品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配料、挤压熟化、成型、调味、包装而成的即食型方便食品,俗称“辣条”。
辣条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小零食,单独出台行业标准是否有必要?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辣条相关企业数量从10年前的4000余家减少至150余家,产值反而从50亿元增长到500亿元。
这两组数据的变化,显示出标准建设对行业引领的重要性。“行业标准的发布提升了企业进入的门槛。”
“在行业标准出台前,辣条这类食品的生产主要遵循糕点类或膨化食品类行业标准。如果食品定位不同,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就会有区别,这就会造成一些监管上的问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的出台有利于监管的统一”。
在注册营养师钱程看来,任何标准的出台都是为了规范市场,此前不同厂家依照的标准不同,如果统一了标准,生产厂商可以规避可能的法规风险,监管部门抽查起来也会更方便。
“当消费者在吃东西时,能非常明确和清楚地知道,所吃的东西中添加剂的含量是多少,是否符合标准。” 钱程说。
减盐减油能否不减味?
按照新规“减盐降脂”后,辣条口味是否会发生变化?
“任何食品只要减盐、减油后风味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钱程说:“如果把辣条的盐降低了,它的咸度肯定会随之降低,经常吃辣条的人会觉得不够味。要想达到减盐不减味,就要在食品研发等技术层面做一些调整。”
他介绍,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方案,比如采用有氧酵母抽提物或其他一些增鲜的成分,使鲜味和咸味起到协同增效的功能。“这样即使降低了盐的含量,也能让它风味不减。”
“在辣条要求‘减盐降脂’后,相信越来越多厂商在生产时会更关注消费者的健康。”钱程说,“生产低脂、低盐的小零食不但是顺应时代发展,也是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以后辣条可以放开吃?
“太辣、太油,吃多了不健康。”这是不少人对辣条的第一印象。
近年来,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减少高钠饮食,已被纳入公共卫生策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
高油、高盐的辣条,在行业标准规范下,能否撕下“垃圾食品”的标签,跻身健康食品?
对此李宇表示,这还要参照标准中对成分指标的具体规定。
在《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的理化指标方面,脂肪超出的限定是小于或等于27,氯化物小于或等于4%。李宇称:“这就意味着100g辣条里超过四分之一都是油,盐至少有6.6g。依然是油、盐含量相当高的食品。”
“再健康的零食也需要适宜的摄入量。”钱程说:“对于辣条这种调味面制品,能降低的油、盐的含量也是有限度的。如果真的把油、盐含量降得很低,那可能原有的风味就没了,整个制作过程也会发生很大改变,那时这种产品和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辣条可能相差甚远。”
谈及所谓的“垃圾食品”,钱程认为这只是一个通俗的名称,并不是营养学上的学术概念。“很难说某种食品就是垃圾食品或健康食品,也要讲究食物间合理搭配。”
钱程提醒,虽然辣条中油、盐含量较之前有所减少,但依然应适量食用。
(责任编辑:娱乐)
- 深圳前海君创基金未妥善保存投资者材料被处罚,旗下有超6月未清算基金
- 数据分析公司:美国7月份房价环比下跌0.77%
- 二手车电商隐瞒发动机更换、维保记录缺失等问题,被判退一赔三
- 国常会重磅定调:增加3000亿!“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火速解读!
- 铭匠光学发布新款富士口27mm F2.8自动镜头固件V1.0.2
- 慧聪网电销业务被曝全员停工待岗,公司曾为阿里早期竞争对手
- 影视娱乐公司密集谋求上市,行业回暖了吗?
- 动画电影上映数量或创历年之最 猴哥、哪吒能带飞光线传媒吗
-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持续优化金融供给,进一步做好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工作
- 女子在美莱医美打瘦脸针后身亡 司法鉴定称存过敏反应
- 北京朝阳消防:网传“中国尊着火”为不实信息
- 日媒:国际需求旺盛,中国光伏企业竞相投资增产
- 中通快递涨超6% Q3调整后每股盈余超预期
- 营收利润现“剪刀差” 碧桂园服务不再追求规模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