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条举措启动 天津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
本报记者 王登海 北京报道
为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条举抓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措启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动天近日,津促进工济稳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出台《天津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业经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增长天津此次发布的条举《方案》,从税费支持、措启金融信贷、动天保供稳价、津促进工济稳项目投资、业经政策联动五个方面提出24项重点任务,增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条举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措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天
《方案》提出,到2025年,天津市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十四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
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记者了解到,天津此次政策,首先从“一减一加”两方面作出了安排,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方案》提出,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用好用足中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充电设施奖补资金,加大对小区公共充电桩等领域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船税。对本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按50%征收“六税两费”。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单位与个人缴费率均为0.5%,政策执行至2023年7月31日。
在金融信贷支持方面,《方案》明确,持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指导辖内银行、支付机构继续将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落实落细,全面执行各项减费让利优惠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提高审批效率和贷款额度,积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推动2022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扩面,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效能。以“重点产业链企业库+金融服务专班”为抓手,持续组织金融机构对接重点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服务重点产业链情况进行考核监测,提升金融服务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方法人银行加大普惠小微贷款发放力度。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
《方案》还特别提出加大对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创的金融支持。
加速低碳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低碳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很多行业都在探索数字化、低碳化发展之路,天津此次政策还围绕“数字化”和“低碳化”两大核心关键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方案》明确,加速低碳数字化转型加强风能、开发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提高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链投资。推动落实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方案,实施北疆电厂等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推动新增“外电入津”特高压通道前期工作。
同时,启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制定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分类制定能效先进和落后清单,向社会公开发布并接受监督。指导相关区、企业稳妥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绿色化发展水平。
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实施千兆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工程,推进5G网络在地铁线路、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重点区域的优化覆盖,实现工业、港口、医疗等重点行业的深度覆盖,开展5G网络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拓展覆盖,2022年新建5G基站1万个以上。支持龙头企业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深化工业互联网在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应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方案》还提出加大“专精特新”培育力度。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入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OTC)挂牌展示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对在库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分别给予累计不超过50万元、10万元的融资贴息贴保补贴。
保障要素资源有效供给
在政策保障方面,《方案》提出,强化用地支持,支持各类园区中拟出让的工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加快推进区域评估,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加快出台支持园区产业用地类型相互转换、规划指标按需配置、新型产业用地等政策。允许各区采取租让结合、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新型方式供应工业用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同时,落实用能保障。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
在优化环评流程方面,提出持续开展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分级管控,鼓励引导企业对照A、B级和引领性标准升级改造,实施差异化应急管控。对于大型风光电基地、节能降碳改造等重大建设项目,通过提前介入、现场服务等方式做好规划环评审查、项目环评审批服务。
记者了解到,《方案》在畅通工业经济循环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落实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按照国家规定,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未达到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加价电费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二是做好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落实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机制,加大对期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三是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废钢铁、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鼓励企业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原材料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