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公众对专家有哪些期许
过去一段时间,建议“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专家众对专话题受到网络热议。在我看来,别建目下,议公有期反感某些专家建议和支持某些专家建议的建议情形都存在着。无论是专家众对专十年前还是更早前,也大体如此。别建作为一个颇为古老的议公有期互联网用词,“砖家”一词不是建议今天才造出来的,而“良心专家”的专家众对专说法也早已有之。
类似“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别建声音,以往也有,议公有期但某些“专家建议”让人厌烦,建议这种感觉在今天似乎变得强烈了,专家众对专讨厌专家建议的别建人似乎变多了。这种社会观感上的变化值得深思。
其实,网友之所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专家的建议真的让人看完血压升高。如果某些专家的建议不实事求是,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愤懑的网友不免将其划入“伪专家”范畴。假若专家明知道应该怎么说,然而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却昧着良心反着说,这也会让网友觉得他们和自己不是一个“战壕”里的,因而产生排斥心理。进一步而言,“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背后,是公众对一些专家产生的信任危机。
专家发言理应爱惜羽毛、审慎发言,让观点立得住,这才是保持和提高权威性的正确路径。但一些见诸媒体或各类平台的专家,发言随意,“信口开河”,使得其权威性有所减弱。在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中,一些专家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这也是网友质疑专家建议的一个原因。其实,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不少专家有学问、有担当,能给出真知灼见,那种认为专家偏爱建议、喜爱出风头的说法,并不公允。
在“信息爆炸”之前,人们对新知的掌握有限,特别重视甚至依赖于专家的讲授。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乃至进入“全民直播”时代之后,普通人也能够声音洪亮,形成具有一定“强势”的声音场。李诞、李雪琴等一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人,在脱口秀界玩得风生水起,一些民间短视频号以能说、善说、启迪人生著称,让人见识到“非专家”的魅力,也对“专家建议”提出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废话连篇、错漏不断的专家发言,当然不受待见。而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断不会如此,有一次我采访一位反腐专家,由于临时定题,“做功课”的时间极短,这位反腐专家电话中听我提问完,就直批“问的是外行话”。而另一位被我“堵”在厕所的专家,在看到我通过邮箱正式发过去的采访提纲后,一下子有了兴趣,从简谈变成了详谈。他们对发言精准程度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多数不会超出研究领域发言,这就使得他们的发言具有真正的专业价值。
如果专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风范,与时俱进,为公义发声,就会有智慧声音、权威声音。公众“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其实也是希望专家好好说话,从事实出发,尊重科学,以自己独有的观点资源,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疑难杂症。
伍里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30日 08 版
(责任编辑:知识)
- 支持养老险公司参与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实施细则下发
- 近百位明星起诉新氧医美?新氧:均为去年纠纷案件开庭信息,整改已落地
- 宿华回应配合调查传闻:不信谣不传谣,快手:已启动法律流程
- IMF总裁: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考验”
- 央行等八部门发文推进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五地科创金融改革
- 全球“团购” 全国“闪送”——探访集成电路零部件“粮仓”
- 外交部: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今抵华,将赴广东、新疆参访
- 国常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 实施6方面33项措施
- 本周17只新股闯关IPO,中芯集成拟科创板募资125亿元
- 世卫大会再次拒绝台湾参会,外交部:“以疫谋独”绝无出路
- TrendForce:全球 HPC 市场 2021 年市场规模约 3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
- 快捷通支付2宗违法被罚没851万 违反支付清算管理规定
- 通策医疗股票索赔:实控人涉嫌信披违规 投资者可做索赔准备
- 山东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7月前购新能源车最高获6000元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