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2021年知产十大案例 大众点评打击刷单公司入选
原标题:最高法发布2021年知产十大案例 大众点评打击刷单公司入选
近日,最高知产众点最高人民法院(下称“最高法”)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布年并发布2021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大案单其中由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的评打“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位列其中,该案已于2021年9月完成一审判决,击刷令刷单平台经营者青岛简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易付”)赔偿大众点评关联公司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大众点评”)经济损失30万元。司入
最高法在该案件的最高知产众点典型意义中指出,判决积极回应实践需求,布年通过制止“刷单炒信”等行为,大案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评打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击刷合法权益,有助于形成崇尚、司入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最高知产众点市场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
实际上,布年作为互联网灰黑产业链的大案单一环,刷单对平台及消费者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大众点评作为以消费者点评为核心业务的平台,刷单行为本身对其权益的侵害是毋庸置疑的。通过查询判决书,记者发现,青岛易付开发一个名为“铁鱼霸王餐”的小程序,通过该程序,与部分商户签订广告服务合同,在多个微信群发布任务,组织人员对特定商户在平台上的店铺及服务进行点赞、好评、店铺收藏、增加浏览量等,通过“刷单”、“刷好评”、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从中牟取利益。
山东高法在本案判决中指出,“被告(青岛简易付)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刷手刷单炒信,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及商业道德,被告上述行为造成了‘大众点评’平台上的相关数据不真实,影响了原告的信用评价体系,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据了解,以“刷单炒信”为代表的网络黑灰产存在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等特点,在刑事判决上尚缺少明确规制。对此,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正在用更加务实的手法、坚决的态度探索实体商业线上化过程中涌现的社会问题治理,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采取的均是一套内外结合的组合拳模式。
以大众点评为例,在线上,大众点评的主要治理方向是强化“阻断拦截”能力。升级风控系统,提升技术识别能力,并叠加人工审核,动态识别违规评价。针对不同的评价场景,大众点评建立了相应的技术防控手段进行主动识别和打击,并结合投诉、举报、处置规则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考虑评价是为了服务消费者,平台上线公众评审机制,引入用户对评价的真实有效性进行识别。
但打击刷评黑灰产将是平台乃至全社会的长期工作,打击黑色产业链涉及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多部门,需要各方形成社会化治理机制,通过联防联控进行全链条打击。目前,我国司法机关的相关司法实践和理念已走在了国际前列。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力度,依法严惩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2021年,最高法曾明确定性刷单炒信是“网络黑灰产”,是不诚信行为,人民法院通过案件裁判严惩网络刷单炒信等不诚信行为,加强了网络空间的法治治理,用司法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具体实践上,大众点评通过政企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结合内部摸排的线索,将相关线索同步各地监管部门,协助全国各地的监管、执法部门查处了多起网络“刷单炒信”案件,对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有效打击和严厉惩治。2021年,大众点评联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打击非法刷单网络灰黑产案件88起,同时还对21家网络灰黑产公司发起法律诉讼。
《财经》新媒体综编
(责任编辑:百科)
- 快讯:通信服务概念股震荡走强 中国联通涨停
- 创科实业公布2022年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0.77亿美元同比减少2%
- 中概股小幅下跌 新东方跌近4%
- 全国两会利好频出!A股这些板块大幅拉涨
- 瑞信证券董事长胡知鸷:中国资本市场融资动能正向科技创新类企业倾斜
-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人体试验申请遭FDA拒绝
- 董明珠回应多元化失败质疑,格力的目标是共同富裕
- 理想汽车:2月交付新车16620辆,同比增长97.5%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四份重磅文件,指导精准防控
- 亚马逊收购米高梅初见成效 《奎迪3》首周末票房5860万美元超预期
- 王健林“压力山大”!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倒计时,一则“黑料”流出……
- 财报“亮眼”,爱奇艺持续融资竟为还债
- “双减”后逆势上涨的库客音乐,缘何行至退市边缘?
- 全国政协委员张奎:建议加快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