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保险日报:险资对股票与基金配置比例处于近三年低位 30家险企年报难产
险资配置结构再现重大变化。月日于近
银保监会日前披露的保险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日报险资运用余额达23.5万亿元。险资险企其中,对股债券、票基“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金配银行存款的置比配置占比分别为39.24%、12.13%、例处12.05%。年低年报难产值得注意的月日于近是,险资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保险配置比例创下2019年以来的新低。
险资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日报配置比例缘何下滑?《证券日报》结合近期险企陆续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和险资机构人士的观点来看,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险资险企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险资持仓市值出现回撤;二是部分险企主动下调了权益资产仓位;三是根据偿付能力二期规则的风险导向,部分险企适时调整了配置策略,对股降低了权益资产仓位。
多家险企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目前权益市场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已“逢低加仓”。亦有不少险企表态,目前权益市场估值较低,将把握时机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多重因素致年报难产 30家险企暂缓披露
这可能是保险业未能按期披露年报险企数量最多的一年。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5月23日,尚有30家保险机构未披露2021年年报,占全部保险机构的一成多。
30家保险机构包括财险8家,人身险13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3家,保险资管2家,再保险机构4家。
其中,有处于风险处置阶段的特殊险企,有多年来存在治理问题暂缓披露年报的险企,也有因疫情影响年报审计的险企。此外,在已披露险企年报中,还存在内容“残缺”现象。
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威力初现
今年一季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出现下滑,部分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此前,银保监会官网披露,自编报2022年1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起,保险业执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规则Ⅱ》于2021年12月发布,大幅提升了对险企实际资本、最低资本的要求,标志着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顺利完成。
为应对偿付能力下滑可能对经营产生的影响,日前,有两家险企申请偿付能力过渡期政策。都邦财险在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给予都邦财险自2022-2024年3年的偿付能力过渡期。渤海财险亦在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结合偿付能力状况和经营状况,根据监管要求和安排,申请偿付能力过渡期政策。
(责任编辑:百科)
- 海淀关停10家未落实防疫责任企业!含多家美容、餐饮店
- A599航路之殇:无法应答的MU5735
- 上海浦发银行被罚420万:涉及16项违规行为
- 经济日报刊文:有序推进制造业梯度转移
- 搭载12nm国产芯:诺基亚T21平板电脑有望12月发售
- 蔚来宣布866车型将在5月进行智能硬件升级并调整价格
- 又“增收不增利”,重庆港2021年扣非净利同比降96.33%
- 深圳22套房产增值17倍,上市公司广聚能源拟出售获利5800万
- 在鄱阳湖边等水来
- 中电建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因非法占用海域建设项目遭罚
- 交行2月末房地产开发贷余额较年初增加295亿元 已为优质房企提供190亿元并购融资额度
- 空难搜救:已提取指纹18份、遗物101件,第二台“黑匣子”难找
- 首款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五地开售:整存整取50元起存,利率可达4%
- 解码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带动中部崛起,进击中国经济“第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