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非遗学科硕士录取通知书寄出
12日,首批硕士书寄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简称“非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非遗录取通知书寄出。
如果说非遗学科的学科设立标志着我国非遗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了一条“快车专线”,那么随着第一批“车票”的通知发出,这条“快车专线”将为我国非遗科学保护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研究型和管理型两方面的首批硕士书寄高层次专业人才。
2021年秋,非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大学设置全国首个非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作为培养我国首批非遗学科硕士生的通知试验田,现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首批硕士书寄非遗教研方式。
对于非遗学科硕士生的非遗培养,院长冯骥才尤其重视田野教育:“田野是学科非遗学最重要的工作场域和方法。只有具备深厚的通知田野功力,才能与民间文化共命运。首批硕士书寄”为增加学生的非遗田野实践机会,并将教学与地方文化现实的学科需要相融合,该院正在传统村落遗产资源丰富的浙江西塘和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产地天津杨柳青,分别筹建实践基地。
冯骥才还注重审美教育:“民间文化都是以审美形式表达出来的,只有懂得非遗源自民间生活和情感的原生态的美,才能产生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该院收藏了大量民间艺术珍品,并在筹建新的博物馆,将为学生提供优越的非遗审美教育条件。
为做好学生的入学和培养工作,天津大学紧锣密鼓做了大量准备。一支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已经组建起来,并成立了非遗学科的教研中心。会聚全国专家学者的学术委员会和教材编写委员会已经建立,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正在加紧编写,一整套专业课程的建设已经展开,培养方案也已基本确定。
据了解,天津大学培养的非遗学科硕士生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计划在3年内招收30名研究生。已录取的首批7名学生均为择优遴选的推免生。
据介绍,非遗学科是文化遗产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及其历史、风俗、审美方式、价值体系、传承人群以及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混融交叉,集理论研究、田野调查、保护与管理等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记者刘茜、陈建强)
原标题:首批非遗学科硕士录取通知书寄出
(责任编辑:知识)
- 保尔森基金会戴青丽:应把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纳入财政政策
- 燃石医学涨30% 此前与礼来达成伴随诊断合作意向
- 联易融科技-W预期前三季度经调整利润约1.53亿元
- 香港特首称不会再讨论入境安排0+多少
- 布局“合成生物”“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
- 突发!比亚迪半导体终止IPO
- 适应气候变化共建韧性家园,华泰证券资助水域救援培训
- 孙正义被币圈30岁小伙“割韭菜”,或将血本无归!软银套现阿里2700亿元自救
- A股上市公司这半年经历了什么?
- 泛生子涨超15% 与阿斯利康、罗氏制药签约共建肿瘤精准诊疗生态圈
- 院士专家解码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亟需推动产学研合作
- 特斯拉失控致死陷入罗生门:EDR数据难以篡改,到底是刹车失灵还是驾驶员操作失误?
- 美联英语破产风波:深圳总部人去楼空,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 腾讯启动新一轮岗位裁撤?消息人士:个别业务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