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保护黑土地亟需系统战略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4月23日发表题为《肥沃黑土养活了人口不断增加的美媒中国,如今正在流失》的中国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保护大批军人和知识青年来到了中国东北各省,黑土其使命是地亟开垦土地,建设房屋和农场,需系形成一个能在接下来数十年里养活10亿人的统战粮仓。
这场运动取得了成功。美媒这片黑土地成为养活不断增长的中国人口的关键,在随后的保护几十年里,对耕地的黑土需求也在增长。以1990年至2000年的地亟10年为例,东北三省新增农田约200万公顷。需系东北是统战中国粳稻、大豆和玉米的美媒重要产区。
但是,农田扩张是以牺牲数以百万公顷计的森林、草原和湿地为代价的,而且风吹雨打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土壤侵蚀。
当地人说,20世纪50年代,土壤非常肥沃,“插双筷子也发芽”。现在,土壤中的有机物减少了多达75%,在有些地区,黑土层每年减少1至2毫米。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估计,如果——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所有黑土都不复存在,无论使用多少肥料,该地区的大豆产量都将减少40%至60%,玉米几乎无法生长。
在气候变化、全球贸易争端以及现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北京加强了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包括努力保护该国最宝贵的土地。到2025年,中国计划把将近670万公顷黑土地中的有机物增加10%。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仍将远低于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在中国东北,肥沃的黑土是该地区地理及其特殊历史的产物。漫长寒冷的冬季放慢了微生物分解的速度,保存了土壤中的大量有机物。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说:“中国一直在为保障粮食安全付出大量努力。过去,大部分努力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以养活所有人。现在,中国更注意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包括保护土壤。”
保护土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让有机废物还田,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肥沃度、防止风蚀和水蚀。
吉林省梨树县的专家挨家挨户劝说农民不要遵循当地传统,焚烧或者清除残留的秸秆和树叶。
全球变暖使情况更糟。中国黑土地区如今的平均气温比50年前高出近2摄氏度,这一差异足以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也造成了更多的土壤流失。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气候风险研究员李钊(音)说:“尽管许多中国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帮助农业部门适应气候变化,但国家迫切需要更系统的适应战略并将之落实。”
去年,有11个人因为盗采和非法出售黑龙江省的黑土而被判处最高达到7年的有期徒刑,这一系列审判体现了中国利用执法保护土地的意愿。
(责任编辑:百科)
- 信用卡、贷款代理投诉黑产成风 多家银行应声“宣战”
- 不会草率接受美国对华芯片限制,荷兰为何跟美国唱反调?
- IEA月报: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料创纪录 俄罗斯出口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 新加坡华侨银行:市场对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预期高企
- 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获奖名单公布,每位作者获10万元资助
- Mysteel解读:全国豆粕库存小幅下降,现货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 多地不再全面禁放烟花,经销商现金蹲守抢货
- 诗尼曼撤单:黄伟国的辞职耐人寻味,业内人士猜测IPO被中止原因之一
- 36元买卡消费一万多 “嘉韵”被罚好几次
- 外媒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明显加快,外交部回应
- 年夜饭堂食一桌难求,日薪400元招不到临时工,预制菜跟着卖爆了
- 马斯克称不去达沃斯年会是因“很无聊”,官方回应“没请他”
- 腾讯“瘦身”加速?或将减持1000亿元上市公司股票投资
- 中信证券:重点游戏获发版号,建议关注传媒互联网板块中估值相对较低的游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