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加码发放消费券,消费需求恢复这两点是关键
疫情对经济的地方点关影响持续显现,尤其是加码键对消费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为了稳增长、发放费需复两稳就业,消费各地近期密集出台刺激消费的券消求恢政策,其中发放消费券就是地方点关普遍采取的措施。专家表示,加码键发放政府消费券的发放费需复两作用是能够快速拉动消费意愿,并快速打通实体消费循环。消费
地方加码发放消费券
5月15日晚,券消求恢2022成都数字生活消费节暨首届“成都520网购节”启动,活动将持续到6月。
其间,成都将开展线上促销活动,并分两批次发放约6亿元的“成都520”消费券。目前已吸引超过200家电商及平台企业参与,商家数量更已超10000家。
成都市商务局表示,通过举办“数字生活消费节”,开展线上促消费活动,鼓励传统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融合经营模式。同时,也鼓励零售、餐饮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让利促销。
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向第一财经表示,因为疫情原因,一季度消费数据增速下降,整个市场的消费信心不是很足,需要通过一些活动和手段来拉动。政府现在要发消费券,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出来,但是大家都很期盼,这个就是拉动消费的一个好的手段。
发放消费券是疫情之后各地普遍采用的促销费的手段。比如,成都财政在2020年分四轮发放了超7亿元消费券,对消费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年以来,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城市开始发放消费券。
4月26日,湖南长沙启动了“星城消费券”惠民大派送活动,自4月26日到6月30日,长沙通过银联、京东、抖音、颜食生活、饿了么等五大平台向市民派送超3000万元“星城消费券”及消费红包。
为提振消费,自4月28日起,深圳通过美团、京东平台,向深圳消费者陆续发放5亿元消费券,种类包括餐饮堂食、餐饮外卖、景区门票、酒店民宿、健身行业等,以促进各类消费有序恢复。
5月7日,广州第一波政府消费券开始发放,开启“羊城欢乐购——广购羊城悦来粤好”促消费活动。消费券分为住宿餐饮、购物消费、电商消费三个类别,面值由10元至1000元不等。5月11日起预约第二轮消费券,可用场景包括住宿、餐饮、购物、电商等,消费券金额为50元至1000元不等。
浙江金华宣布于5月16日至6月30日期间发放3亿元消费券,其中普惠消费券1.5亿(10%为数字人民币红包),权重商品消费券1.5亿(汽车、家电等权重商品消费补贴券)。
从各地的数据来看,消费券对消费的拉动效果比较明显。比如,成都2020年发放的第一轮消费券2亿元拉动消费70亿元。另据银联商务大数据统计,4月30日至5月3日,深圳全市整体消费金额超230亿元,同比呈上升趋势。另据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统计,4月30日至5月3日,深圳消费电子和家电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2%,各大零售门店总体客流同比增长41%。
在5月14日举行的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我认为发消费券对短期拉动消费立竿见影,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他提出,接下来还可以考虑给各地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提供中央财政的支持。
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向第一财经表示,其实发放消费券的重点不是乘数效应,而是短期被打断的经济循环、实体消费循环,通过消费券的方式,能够快速拉动消费意愿,打通循环。
专家称首先要提升消费意愿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24807亿元,增长0.8%。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下降8.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消费总额来看,4月份的主要特点是非生活必需品销售和餐饮销售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4月当月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下降22.7%。从地区来看,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长三角和东北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30%。
疫情的冲击是消费下降的重要因素。此前在四川省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会上,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曾俊林表示,从需求角度来看,最突出的是消费恢复进程受阻。疫情多点散发,给生产经营及消费带来一定抑制,使消费需求恢复的进程受到冲击,尤其是接触性消费受疫情冲击更大。
曾俊林还表示,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低位增长,一季度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6%、7.1%,均低于前两年平均增速,增长态势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消费支出低迷,距离常态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是制约消费需求恢复的关键。
针对当前的消费形势,杨畅认为,从4月金融数据来看,消费意愿下降或许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并不是一个概念,消费意愿指的是“愿不愿意去消费”,消费能力指的是“有没有消费的能力或经济基础”,并不是说具有消费能力,就一定有消费意愿。
杨畅认为,短期疫情冲击下,消费能力其实是被保存下来的,要释放消费能力,需要有一个前置环节就是提高消费意愿。比如疫情结束后,深圳市区两级迅速发放消费券,或提升了消费意愿,在加快消费能力释放上发挥了作用。
杨畅认为,疫情对于消费能力的影响,往往是结构性的,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往往影响偏小,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券发挥的作用是补能力,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发挥的是提升消费意愿,引导群体消费的目的。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梳理了过去3年各省市发放近300次消费券的经验,综合来看,其特点一般会分步来,短期以修复实体消费循环为主,往往针对的对象是实体消费场景,比如餐饮、商场、超市。后面随着消费券发放金额的扩大,覆盖范围会向服务消费拓围,比如文化、旅游、体育这些,还有家电家具这些可选消费品。
(责任编辑:焦点)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活动重磅程度升级 发布内容质量提升
- 嘉兴跑出一个光学镜头IPO,估值45亿
- 3月7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中字头概念股中公高科实现4连板
- 贵州国台酒业到访中国酒业协会
- 以服务升级撬动外贸潜能:浙江“国贸通”线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打通优质资源,发挥深度供应链优势
- 国债期货:MLF超额续作但资金面收敛,期债震荡偏弱
- 内房股走跌,旭辉控股大跌近9%,新城发展跌5.7%
- 美银:重申微创医疗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29.5港元
- 11月LPR报价维持不变,机构:5年期报价有望继续调降
- 光瓶酒重燃新战事
- 连续亏损负债近千亿!泛海控股还有机会自救吗?
- 美银警告:央行转向还早 市场过于乐观了
- 世界杯带来小麻烦:马斯克放下裁员大刀 开始招工程师来应急
- A股尾盘突然跳水,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