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车企出海 擦亮中国品牌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二、证券中国跑出“加速度”,时报是车企出海擦亮令汽车产业格外振奋的历史时刻。特别是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更是一抹不容忽视的亮色,数据显示,证券中国2021年,时报中国汽车出口量已占据全球1/3,车企出海擦亮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品牌
与20年前的证券中国汽车出口相比,这一轮的时报汽车出口不仅有“量”更有“质”。“质”的车企出海擦亮核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品牌出口目的地从欠发达地区转向了欧洲、美国、证券中国日本等汽车强国的时报腹地;二是出口的产品从低端转为高端,产品溢价能力更强。车企出海擦亮乘联会的一组数据为中国汽车出口逐步高端化提供了有利例证。2018年,中国纯电车出口均价为0.2万美元,2022年这一数据已上升至1.99万美元。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汽车出口的大爆发,其背后是中国汽车智造业的整体质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强大的三电企业,均给中国汽车的出口提供了更牢固的基础。
很多业内人士均判断,当前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最佳时刻,特别是深入欧洲市场的机遇也非常难得。为此,多数汽车企业均付出实践,以各类方式出口欧洲。但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国汽车出口至发达国家的产品还未成规模,在当地的品牌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汽车品牌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在欧洲市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极强,中国车企要想在当地站稳脚跟,首先要从观念上奉行“长期主义”,无论是研发及供应链建设,还是产品投放、服务运营、本土化团队建设等,均需要制定长期、稳定的“时间表”,将出海作为一项长跑,有节奏、有规划地进行。
同时,中国车企在海外还拥有一张共同的名片,即“中国品牌”。这意味着中国车企的出海也需要来自顶层设计方面的统筹,特别是在汽车标准认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体系支撑、跨行业合作方面,仍然需要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支持;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有必要保持自律,维护好中国品牌这块统一的“金字招牌”,加强彼此的联动和合作,进一步巩固中国汽车品牌的向上升级。
品牌的建设,不仅需要车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本土供应链的“加速跑”。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层面的建设已较为领先,2/3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可由国内供应。但从长期来看,中国车企的走出去还需要与供应链“结伴”。
可喜的现象是,目前以、蜂巢能源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已透露了向欧洲市场布局的决心。在构建更加牢固的本土供应链后,中国车企的出海可有效避免不确定风险的扰动,走得更加扎实、更加长远。
(责任编辑:时尚)
- 潘功胜: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工作
- A股2021年董秘薪酬图谱:最低4.35万 百万年薪董秘超800人 董秘一姐又换人了
- 叫板国美的惠而浦,背后梁氏家族三代接力扩张40年
- 欧洲拟向非洲求助,卡塔尔、美国两强相争全球最大LNG出口国
- Burberry CEO称Daniel Lee将重振品牌形象
- 这个假期最热的旅游产品是它!概念股“先涨为敬” 4月最高涨幅超过100%
- 【劳动节后总结】宏观:FOMC会议即将来袭
- 以媒:以色列计划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
-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赴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开展煤炭流通成本调研
- 我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
- “别人恐惧时贪婪”的巴菲特哀叹:如果股市不反弹,一季度本应抄底更多苹果
- 显示IP功能,能影响到谁?
- 疫情+俄油限价“不明确” 高盛下调Q4油价预期至100美元
- 聚焦今晚 看美联储如何回应这个问题